“下一站,宜宾西站……”6月4日傍晚,随着列车播报声响起,21岁的重点刑释安帮人员小肖(化名)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期待,在伦教司法所工作人员、伦教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他终于能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与身在四川的亲生父母相认,告别19年的漂泊无助。
小肖是一名“五无”人员(无户籍、无身份证、无亲属、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但他的身上有一处纹身,记录着他的出生日期2002年9月29日。据小肖的亲大哥回忆,出生后的小肖患有先天性疾病,因家境贫困,其父母对家中三个儿子的养育十分艰难,便决定将11个月大的小肖送养给重庆一户人家。
2004年,小肖又辗转被顺德区伦教街道霞石村一村民收养,其间该村民一直没有为小肖办理相关收养、入户手续和身份证。多年的相处并不融洽,与养父的关系十分紧张,小肖自十五六岁起便离家出走。未成年的小肖在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他没有户籍身份证明、仅有小学学历,该如何生存?他铤而走险,多次盗窃,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2023年5月22日是小肖的刑满释放之日,当收养人收到工作人员的通知时,其明确表示不再接纳小肖,两人再无关系。为落实好小肖的安置帮教工作,伦教司法所提前于5月19日,组织伦教公服办、伦教综治办、伦教派出所、霞石村委会召开第一次协调会议,研究为避免小肖刑释后因无工作生活来源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措施,并尝试征询小肖的意愿,帮其寻找亲生父母,从而解决其日后上户口及办理身份证等问题;与此同时,由综治办安排“粤心安”社工对小肖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
小肖向司法所工作人员表达了寻亲的意愿,漂泊多年,他内心十分渴望家庭的温暖和依靠。刑满释放当日,小肖被工作人员接至霞石村委会安置点,随后由民警带往抽血采集DNA。结合收养人提供的线索,伦教派出所通过DNA比对,在最短的时间内比对成功,确认了小肖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乡的亲生父母。
“父母寻找他有十多年了,但一直以为他在重庆,如今母亲身患癌症,命不久矣,希望能找到他。”电话那头,小肖的大哥向伦教派出所民警表达了家人对认亲的期待。
5月30日,伦教司法所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第二次协调会议,确定了由伦教司法所、伦教派出所派员护送小肖回乡认亲,并协调当地政府、公安机关衔接认亲、协助办理入户、身份证等手续的工作方案。
6月4日,小肖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坐上高铁,踏上回家路。傍晚时分,一行人顺利抵达宜宾西站后,又匆匆驱车100多公里赶往小肖父母家中。雨夜的气温骤降,乡间小道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但工作人员远远便瞧见小肖的家人挥舞的电筒指引,20时56分,一家人迎来了这期盼已久的团圆。
小肖的母亲因身体不适,孱弱地坐在凳子上注视着小肖,眼眶湿润。相认的一刻,家人带着内疚亏欠不敢过多言语,但很快,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们再也绷不住了,相拥而泣。
次日一早,工作人员又与当地的公安部门沟通,协助小肖办理户籍手续。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根据当地规定有序办理中。临别前,工作人员不忘叮嘱小肖珍惜眼前,努力改过自新,不再重蹈覆辙。小肖微笑着,用力点点头,陪伴在旁的大哥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谢意
延伸
顺德实行“六位一体”安置帮教模式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是一个特殊群体,做好刑释解矫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刑释解矫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减少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顺德区司法局坚持将安置帮教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按要求落实安置帮教有关政策措施,一是开展刑释解矫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人一档”;二是对重点人员接返工作做到“必接必控”,无缝衔接;三是多元合力丰富刑释解矫人员帮扶形式,建立安置帮教基地,积极链接资源。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帮教小组”作用,实行“动态管控、心理矫治、帮扶救助、就业指导、宣传教育”六位一体的安置帮教模式。
在多措并举下,大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社区矫正对象在安置帮教过程中都能积极就业和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