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共经风雨彩虹 同享精彩人生

勒流双百社工与就业机构联系沟通,为残疾人寻求就业机会。/勒流双百社工供图
  

  文/顺德融媒记者莫胜娜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残障人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爱。一直以来,顺德在助残事业方面不遗余力,不仅表现在资金上帮扶,更设立了不少服务机构,为残障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残障人士实现更好的人生。正值全国助残日之际,《珠江商报·慈善周刊》推出专题报道,从项目帮扶、机构帮扶、个人成长三个维度对顺德助残事业进行关注。

  

  

  项目帮扶:点亮“就业之灯”

  

  勒流双百社工推出“残康人士乐业计划”,搭起残疾人就业之桥

  “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购买了社保,工资也比以前高了,很感谢勒流双百社工的帮助。”近日,勒流双百社工到服务对象阿宝(化名)的工作地点来看望她,而她也对双百社工的帮助充满了感激。

  自从去年11月份,勒流双百社工正式推开“勒流双百·残康人士乐业计划”,以实际行动点亮残疾人的“就业之灯”。截至目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60多名勒流街道残疾人顺利就业,其中在勒流双百社工站协助下成功就业的困难残疾人达到16名。

  “保姆式”就业服务

  助服务对象踏上就业岗位

  阿宝是一名四级精神障碍患者,丈夫靠打散工维持生计,小儿子在启智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为困难,但由于身体情况,她只能到社区康园承接手工活帮补家用,但每个月几百元的收入,加上没有条件购买社保,让她萌生了另寻工作的想法。

  通过微信,她与勒流双百社工取得了联系,“我们从人力资源协会的就业资讯中挑选岗位,鼓励她前去应聘。”勒流双百社工周姑娘说,然而情况并不乐观,用人单位每每听说她患有精神残疾,往往都将她拒之门外。

  屡屡吃“闭门羹”,让她失去了信心,但勒流双百社工却并没有放弃。今年年初,他们了解到勒流街道金瓦融爱工场有助残项目正在招聘残障人士,便第一时间将消息通知了阿宝。为了消除她担心再吃“闭门羹”的疑虑,双百社工向她阐明这个招聘计划的性质,并陪同金瓦融爱工场项目负责人前去阿宝家中,对其进行就业评估,以及签订就业合同。今年3月份,阿宝正式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这样的“保姆式”就业服务,对于双百社工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操作。“不少残障人士平时较少出门,对于外出找工作具有畏难情绪,我们便陪同他们前往集中就业机构了解就业资讯。”周姑娘介绍,此外他们还会陪同服务对象前往招聘会,帮助他们了解企业信息,甚至陪同其前去企业面试。

  走访摸排清晰掌握情况

  沟通对接寻找合适就业资源

  勒流街道目前共有残疾人2550人,其中困境残疾人(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有305人。2023年下半年,勒流社工站针对辖区内残疾人,尤其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就业意愿等进行了走访摸排,发现除了极少部分残疾人能在社区康园工作或通过挂靠企业等方式实现灵活就业外,尚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并未实现就业的残疾人不在少数,困境残疾人仅能依靠残疾补助、村居分红及亲友接济度日,通过就业改善家庭条件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为了帮助这个群体更好地就业,“我们与相关部门建立起了恒常沟通机制,每月对接残疾人就业需求及用工需求企业数据。”周姑娘说,一旦发现有就业需求与用工要求匹配得上的情况,便立即与相关人、企业对接沟通,甚至陪同残疾人做好企业信息了解和面试准备。

  一边积极向残疾人宣传就业政策,另一边,勒流双百社工还链接到了集中就业机构资源。今年1月份,他们留意到一个区级残疾人就业促进项目,并与该项目驻点在勒流街道的金瓦融爱工场联系,经与多方沟通商讨后,达成合作意向,为勒流残疾人提供集中就业的机会。

  为了配合项目的开展,勒流双百社工联合村居干部对残疾人状况进行了深度摸查,将年龄合适、具备工作能力但未实现就业,且出行相对方便、能够适应集中就业的残疾人名单筛选出来,再联合村居民政干部、项目方入户对这批残疾人进行能力评估。多方努力下,目前已有62人实现了集中就业,其中在勒流双百社工站协助下成功就业的困难残疾人达16名。

  记者从勒流社工站了解到,目前勒流双百·残康人士乐业计划仍在进行中,未来他们将继续密切留意已就业的残疾人工作、生活适应情况,以及未就业但在物色就业岗位的残疾人,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适切的辅导和协助。同时,密切留意更多的就业机会,全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机构帮扶:助力自力更生

  

  在伦心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的帮助下,阿全有了稳定的新工作

  每逢周五早上八点半,伦教霞石的阿全(化名)都会走进位于常教振兴南路的伦教慈善综合体,穿上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在伦教慈善综合体一楼的爱心超市,他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负责收银或打扫卫生,每周轮值一天。

  在不需要轮值的时候,他会准时走进离综合体不远的伦心综合服务中心。在中心里,他接受了三年多的康复服务,如今几乎恒常性地与其他学员一起,通过简单的手工加工,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获取收入。

  三年前,走进伦心中心的阿全还是一名不爱说话、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的四级精神障碍患者,在伦心中心社工的帮助下,如今的他逐渐开朗,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走向自立自强的人生。

  稳定的工作

  让生活绽放色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阿全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灰色的,没有希望。

  这跟他自身的情况有关。阿全成长于单亲家庭,自小体弱多病,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需要药物控制。虽然学业上读到大专,但走进伦心中心之前,他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过,“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这种不自信与悲观情绪曾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让他的情绪在泥潭里越陷越深。他自我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不爱说话,别人主动搭讪,他也只是点头摇头,不发一言。

  2020年7月,他走进了伦心中心,这是一家为伦教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培训、康复训练、工疗、日托、心理辅导等服务的机构,在残障人士服务方面有着专业的服务经验。针对阿全的情况,伦心中心社工为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引导他走出情绪的泥潭、融入社群,并通过中心承接的手工制作,赚取收入。

  对于中心的学员来说,阿全学历较高,简单的手工一学即会,工作很快上手,“有工作,生活充实了很多,我的心情也慢慢开朗”。在这个过程中,他与中心的学员慢慢打成一片,多了不少朋友,生活也逐渐绽放色彩。

  今年,伦教慈善综合体投入使用,招募伦心中心中有能力的学员作为工作人员,承担收银、打扫卫生等工作。自此,阿全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了一份能够覆盖自己支出的收入。

  “他的精神状态有了比较大的转变,每次值班都会准时前来。”伦心中心负责人方麒说,不仅如此,他前来参加中心的活动也越来越积极,极少出现缺勤现象。

  当面开解+家访聊电话

  社工积极介入助他走出情绪泥潭

  阿全的变化,离不开伦心中心社工的帮助。

  “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方麒说,对于阿全的服务介入,他们主要以心理开解及社群融入为主,做得最多的是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手法对其进行辅导。

  但刚开始时,阿全并不积极,经常请假。“我们发现他请假也是呆在家里,没其他事情做。”方麒说,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选择家访,亲自前往阿全家中查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有一段时间,阿全情绪波动比较大,悲观、消极的情绪充斥着他的生活。“我们的社工面对面跟他聊了两个多小时,聊人生,聊其他学员的案例,鼓励他振作起来。”方麒回忆,为了巩固效果,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不是家访就是电话联系,持续的“亲密接触”,终于打开了阿全的“心门”。

  伦教慈善综合体的工作,是伦心中心特意向阿全推荐的,而阿全也觉得对于系统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他来说,这份工作相对更合适。“我们希望他能坚持下去,积累经验之后可以寻找更好的工作,谱写更美好的人生。”方麒说。

  

  

  个人成长:传递“爱心火炬”

  

  “淋过雨”的赵颖怡为学员撑起“关爱之伞”,11年帮助超过100人就业

  因为患有地中海贫血,在接连的并发症影响下被评定为四级肢体残疾,赵颖怡一度频频失业,不停地找工作又让她饱尝了求职的艰辛。这份艰辛并没有把她打败,反而成了支撑她不断前进的力量。如今的她是顺德区幸福家庭服务中心旗下大良幸福康园的一名培训导师,11年来帮助不少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每20天需输血一次,日注射10小时排铁针剂,这就是赵颖怡的日常生活。“很多工作都不合适,干过销售,但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干,失业是常态。”她说,最长的失业期长达一年,艰辛却依然要继续往前走。

  2013年,已经失业了一段时间的赵颖怡,因为大良升平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开展人口普查而迎来了转机。她被推荐进入大良幸福康园学习手工技能,通过小手工活赚取收入。当时的她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学习特别认真。大良幸福康园负责人发现她的手工做得又快又好,工作能力不错,鼓励她留在康园,成为一名培训导师。

  这一干就是11年,“我觉得挺有意义的,可以帮助到很多残障人士。”赵颖怡说,大良幸福康园带有庇护工场的性质,主要为残障人士提供自理能力和就业培训,为残障人士推荐就业,也会承接例如丝网花、灯头组装、掐丝珐琅等小手工制作,为暂时无法实现社会就业的残障人士提供赚取收入的渠道。赵颖怡坚持了11年的工作,就是将基本的自理技能及手工制作技能教给服务对象。

  残障人士虽然工作能力可能与一般人有差别,但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赵颖怡在工作中发现了这一点,并且积极挖掘服务对象的闪光点,鼓励她们寻找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阿珊(化名)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进入康园的时候,对自己极没信心,但赵颖怡很快就发现她在手工方面极具天赋,肯定其工作能力,提升她的自信心后,鼓励她成为手工组的组长,后来又成为班长。

  患有智力残疾的小华(化名),上个月因无法适应新工作而走进大良幸福康园接受就业培训。“这里的收入毕竟不高,我一定要快点出去工作。”这是小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赵颖怡欣赏她的自立之心,也看到了她手工制作上的天赋,推荐她参与了难度较大的鱼灯制作。“就业很重要,但是一定要打好基础,手工做得快,同样能赚钱。”赵颖怡鼓励小华沉下心来学好手工,而且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导,上个月,小华终于能利用新学得的技能赚取了工资。

  对于合适外出就业的学员,赵颖怡与同事会积极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患有智力四级残疾的阿辉(化名)有在工厂工作的经验,康园很快为他链接到同类型并有招聘意愿的企业,赵颖怡与同事亲自陪同阿辉前去面试。“有关阿辉的一些情况,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跟企业作一次沟通,方便双方更好地适应,后续我们也会继续跟踪服务对象的就业情况。”

  11年来,一个个像阿珊、小华、阿辉这样的服务对象在大良幸福康园学习、学成离开,统计起来,这些年来赵颖怡服务的学员已经超过100名。意外的收获是,不少学员或学员家属会经常带上水果前来感谢,成为她工作中最大的甜蜜。

  她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单位和社会的认可,曾连续三年获得单位“优秀导师”的称号,2023年被升平居委会授予“先进残疾人”的荣誉。

  一个淋过雨的人,终于成为了一个为别人撑伞的人。

 
     标题导航
   第A01版:导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今日顺德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慈善周刊
共经风雨彩虹 同享精彩人生
爱心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