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倾听护士的声音,走近护士,致敬护士

谢谢你们,用真心守护生命!

黄子权监测人工心肺机运行情况。
朱妙芬为患者开展护理工作。
程冬兰看护患儿。
  

  文/顺德融媒记者吴小镛 冼颖仪 邓海霞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截至2023年年底,顺德区共有注册护士9210名。多年来,顺德区广大护理工作者忠诚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重要职责,守护人民大众健康,为顺德的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改善全民健康过程中,护理人员披星戴月,默默奉献,把简单和平凡,演绎成无数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应该以更加尊重、感恩和支持的态度,致谢我们身边所有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用真心守护生命!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主管护师黄子权

  是暖男,亦是硬核的“男丁格尔”

  

  ●所在科室:重症医学科(ICU)

  ●工作年限:12年

  ●从业感言:认真工作,快乐生活。

  

  在许多同事眼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青年主管护师黄子权,是医院护理圈的一名“六边形战士”——业务能力好、工作责任心强、护教研多面发展、且为人谦逊又上进;而对ICU的危重症患者和家属来说,黄子权是他们的“团宠”,提起他,心里是满满的安全感和阵阵的暖意。

  

  “六边形战士”

  2011年从南方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黄子权就开始投身于ICU护理工作。重症医学科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入住的病人病情复杂、变化迅猛,医生和护士就是患者生命的最后防线。

  “守护患者生命,要有过硬本领。”一直以来,黄子权严格要求自己,遇到新的仪器设备,总是积极认真去学习使用方法;遇到临床上的问题,会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方法;对于临床的各种操作,他也总是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自2017年获得主管护师资格以来,黄子权一直不断精进,坚持学习和提升自己。他积极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在各种比赛中磨炼自己,成为科里的资深护理小组长,并先后获得“区优秀护士”“院五星护士”等荣誉称号。

  2020年,黄子权协助科室开展重症康复工作,通过规范化流程,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并进行了地区推广,其负责的科普视频亦获得了省级奖项。

  作为高年资护士,黄子权积极参与带教和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他人成长,助力团队能力提升。

  经过12年的沉淀,黄子权羽翼渐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步展现出“六边形战士”的全能实力。

  从业12年了,怎样对抗自己的职业疲惫感呢?黄子权说:“《医学生誓言》里有一句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多年来,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里,时常回响在我耳边。”他说,世上有很多东西或许可以再来,但生命却仅有一次,所以他时刻铭记“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职业宗旨,“医疗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速度可谓日新月异,我希望自己多一分的努力,能够带给患者多一分的健康。”因此,他心里总有一股不断鞭策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温暖的“传递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ICU工作多年,黄子权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大叔,大叔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黄子权每次护理大叔时,总会弯下腰,亲切地打招呼,轻摸他额头,和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想法,有时还会向大叔请教,大叔慢慢地开朗起来,身体有了明显好转,当大叔拔除气管插管那天,他眼里泛着泪光,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小伙子,谢谢你这段时间一直鼓励我、安慰我,还向我请教问题,让我觉得我还是有用的人。”那一刻,黄子权觉得心里暖暖的。

  有一次,一名老爷爷和妻子先后住进了ICU,经过黄子权数日的护理,老爷爷对这名护士小伙非常认可,交口称赞道:“有他在,我们就放心了”。

  还有一次,当黄子权为一名卧床老太太护理擦身时,老太太突然哭了,她动情地说,“你这么温柔细心,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黄子权的护理工作中,这样的动人时刻还有很多很多。黄子权说:“患者的内心本就是最好的治病良药。很荣幸,我们的付出可以温暖着他们。”

  护理之路,任重道远,黄子权选择了将自己的能量散播到更广阔的天地。2023年10月,经过广东省卫健委选拔,黄子权前往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柔性援疆工作。在喀地一院重症医学二科,他深入护理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协助护士长有序组建科室亚专科小组,特别是在科室CRRT亚专科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中效果显著,使喀地一院重症血液净化技术水平在南疆乃至全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突破。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副主任护师朱妙芬

  是患者的“家人”,也是他们的“白衣战士”

  

  ●所在科室:大内科

  ●工作年限:25年

  ●从业感言:护理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使命,我用热爱驱动使命。

  

  “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战士,为了患者而战,为了同事而战。”朱妙芬用坚定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披上护士服,她化身为与患者病情搏斗的“战士”,脚步匆匆,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争分夺秒;面对病床上的患者,她被亲切地称作“芬姐”,亲切呵护、专业处理,陪伴患者度过艰难时光。

  25年来,朱妙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裹挟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让她在成为护士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愈加坚定。

  

  新护士的“引路人”

  内科,包含了肿瘤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往往会面临病重患者较多、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患者年龄较大等系列情况,内科护士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能及时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

  “护理工作,质控是最重要的。”作为大内科的护士长,朱妙芬深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她认为,专业技术是内科护士的“必备武器”,有了先进的护理技术,白衣战士们才能更好地“冲锋陷阵”。因此,她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护理技术质量把控。

  朱妙芬率先在医院实行以教育护士为主导的导师制临床教育模式,编写了第一册新手护士培训手册,并在2023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版,并将之应用于临床人才培养。在2021、2022两年分别举办了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护理规范化培训教育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广纳顺德区护理人员参加,共培养了300多名护理人员。

  2023年,朱妙芬在湘雅医院进修后回院,随后便开展了一场大内科的护理教育改革,她修订了大内科护士层级管理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了大内科护士层级培训计划,引进了每天“5分钟”知识输出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大内科各层级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促使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患者的“第二家人”

  护理工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理性的,需要时刻准备好应对潜在的并发症和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另一方面,是感性的,需要注重细节、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和心理上的宽慰,当患者的“第二家人”。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追求精湛技术的朱妙芬,更有着一颗柔软的、细致的心。

  回忆起过往的经历,朱妙芬谈起曾有一位因急性肠炎而腹痛、腹泻严重的女性患者,她称患者为“莫姐姐”。据描述,莫姐姐入院时,已经三天没有进食,腹痛剧烈。入院后,朱妙芬及其团队对莫姐姐进行了一番护理,使其腹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但是,患者仍然面临着腹泻、食欲不振和睡眠质量差的困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朱妙芬带领中医护理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患者制定了相应的中医护理计划。“上午7点到9点,为患者推胃经,再辅以隔姜灸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以及穴位贴敷涌泉穴等中医护理技术。”几个疗程后,莫姐姐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看着她一天天恢复食欲,睡眠质量也渐入佳境,心里踏实了。出院之后的每次复诊,她都会来看我们。”朱妙芬说,从事护理事业的25年来,看着一个又一个经手的病患恢复健康,便觉得之前的苦累与汗水,都是值得的。

  “护理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更像是一个使命,催我奋进。”朱妙芬说,她心中有一个收集器,25年来,病人的一个微笑、家属的一句问候、每一次救治成功的喜悦,点滴感动,她都将之收录心中,并转化为自己坚持开展护理工作的力量,让自己能够面对更大的挑战,精益求精为患者打造更好的护理条件。

  

  

  乐从医院儿科护士长程冬兰

  是优秀护士, 更是患儿的“守护天使”

  

  ●所在科室:儿科

  ●工作年限:32年

  ●从业感言:以专业护理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是值得骄傲和自豪,且价值感满满的事!

  

  身着一袭白衣,怀揣一颗赤心,程冬兰步履坚定,走过了32年漫漫护理生涯。作为乐从医院儿科护士长,程冬兰始终把护理工作做到“极致”,耕耘好每一分“责任田”,以实际行动赢得病人及家属、同事的信赖和认可。

  

  “内功”深厚的技术专家

  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程冬兰已在护理行业深耕32年。1994年,她成为乐从医院内儿科的一名护士,并在2008年成为该院儿科护士长。

  自加入护士行列,程冬兰始终注重自身专业和护理管理素养的提升,常常牺牲休息时间自学相关知识,反复练习每一个操作。“在实践中摸索、思考、总结,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是对生命的尊重。”程冬兰说。

  为提升科室服务质量,程冬兰仍每年坚持派出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她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和业务,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大赛。例如,开展QCC、PDCA等项目;开展“降低新生儿输液外渗发生率”“降低新生儿呕奶发生率”等,不断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患儿血管细如发丝,要准确定位静脉进行穿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程冬兰带领科室团队展开头脑风暴,查阅专业文献、上网搜寻资料,最终自制了血管显像仪,被应用于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儿科门诊,并推广到急诊科,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20%。

  程冬兰还开展新生儿腋下静脉穿刺留置输液技术、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新生儿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及认知知觉功能训练,同时开展小儿推拿、小儿捏脊等中医适宜技术,为患儿的健康提供全方位支持。

  

  患儿的“守护天使”

  儿科是特殊的科室,刚刚呱呱落地的新生儿,到十四岁的大姑娘或小伙,都在这里就诊。不同年龄的患儿因身体发育情况不同,导致心理需求不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同。

  白夜班工作交接、巡视病区、不间断查房、悉心交代特殊患者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落实院感防控措施、检查治疗措施施行情况……护士的工作繁琐而细碎,程冬兰却始终持以“耐繁”的细致、“耐烦”的心态和“耐凡”的坚守。

  程冬兰总是把一句话放在嘴边:“要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她主动和患儿及家长交流沟通,倾听需求,同时带领科室开展匠心服务工程,建立核心小组,撰写专科操作人文关怀用语并应用于每一项操作中,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在新生儿室,程冬兰创新新生儿服务模式,开设早产儿成长直通车。当早产儿出院体重达5kg时,会每周安排专人进行电话随访,给予指导。此外,她还在科室创新开展新生儿“云探视”创新活动、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等新技术。

  2021年,一名胎龄不足30周、体重仅1.4kg的早产儿出生后,因各方面发育不成熟而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同时伴有肺炎、贫血等疾病。危急关头,程冬兰带领科室多次开会讨论,实施了非营养性吸吮训练、科学喂养、袋鼠式护理等新技术。经过专业救治和精细护理,患儿脱离了生命危险,并顺利出院。

  32年弹指一挥间,从一名青丝年少的护士到渐染白霜的护士长,程冬兰始终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不断散发出光和热。

  对于获得的荣誉,程冬兰说:“这是鼓励,更是鞭策和责任,接下来将不遗余力地提升专业技能,做好团队建设与管理,钻研护理新技术,做患儿的守护天使。”

 
     标题导航
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倾听护士的声音,走近护士,致敬护士~~~
   第A01版:导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今日顺德
   第A04版:综合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专题
   第A07版:专题
   第A08版:国内
谢谢你们,用真心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