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海英
作为《教育周刊》的创办者、主编,欣闻其出版第1000期,虽已退休,我也甚为感动和慰藉。
该刊创刊于2000年12月20日,是当时《顺德报》(《珠江商报》的前身)最早的专刊,创刊时名为《教育专刊》,两周出版一次,彩色对开4版。2003年2月27日将原有的双周刊改版为《教育周刊》,至今已千期。2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与流媒体的高速崛起,纸媒的许多周刊已不复存在,还活着的自是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当时,周刊确立办刊方针是“新闻性、实用性、参与性”,旨在创造一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的平台,以满足富裕起来的顺德人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
当时,周刊每期都有4个固定的版面和栏目,如《相约校长》、《教师手记》、《教坛短波》、《双语色拉》(中英文双语版)、《心灵彩虹》、《文学栅栏》、《教学视点》、《学生时代》和《名师名校》。《文学栅栏》是一个学生习作专版,是一个来稿众多、很受欢迎的版面。该版因学生发表习作而改变命运、奋力转化上进的故事,时而有之,令我们和家长、老师意外并惊喜,我还专门采写过几个学生发生变化的故事。每逢招生季,版面常常超额,最多时,一次出了24版,创报社周刊之最,在报社举办的大型“小升初”现场咨询活动中,周刊洛阳纸贵,被家长学生抢得光光。
《教育周刊》能长期办下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相关人员以及关心教育的人积极参与。我们组成了顾问(智囊)团,由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社会学家、文化学者、传媒指导、家长组成。建立了学生记者中心,招聘大、中、小学生共20名,颁发报社学生记者证。特别是教师通讯员队伍,稳定而不断壮大,为周刊源源不断地输送稿件与内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珠江商报》曾是全国同级报纸行业标杆,《教育周刊》见证了改革开放后顺德教育和社会发展变革的历程,我有幸成为一名那个轰轰烈烈时代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书写历史华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望《珠江商报》及《教育周刊》能在时代的大潮中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媒体初心,不负新闻理想,再踏行业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