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蓬莱书院院长周志锋坦言,人们常说顺德祠堂南海庙,而碧江祠堂更是顺德祠堂盛景一部分,何均统的微缩古祠堂是昔日碧江祠堂的见证。何均统的微缩古祠堂走进顺德博物馆,不管是从作品保护角度还是从祠堂文化的传承角度,都很有意义。
说起为何要复刻碧江古祠堂?70多岁的木工师傅何均统自幼热爱木工,退休后为了给孙辈讲述农耕生活,用一双巧手按比例缩小复刻了农艇、秧船、沙梆、锄头 、打禾机、风柜等传统日用农耕用具模型。精湛的手艺让每一件农具都十分逼真,连打禾机的踏板、齿轮都是可以转动的。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些农具,何均统在农艇底部刻上了每一样农具的名称。
何均统说:“这些农耕用具现在很多已经不存在了,很多年轻人甚至没见过。复刻这些农具就是为了让后人了解顺德的农耕文化。”得益于何均统年轻下乡时负责制作和修复农具,所以每种农具的细节都烙印在他脑海里。
在成功复刻农耕用具之后,何均统有了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复刻儿时读书嬉戏玩耍的古祠堂!凭借记忆与收集回来的影像资料,开启了复刻古祠堂之路。而最先被何均统复原的古祠堂是燕翼楼、社洲苏公祠,这是何均统读书的地方,也是如今碧江小学旧址。因此这两间古祠堂的点点滴滴都牢牢刻在何均统脑海。何均统在燕翼楼读书时一个班有40多人,学校旁边还有鱼塘和球场,祠堂内还有石梯,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玩耍的地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燕翼楼、社洲苏公祠、碧江苏家大祠堂(种德堂)、圣旨楼等都慢慢消失了,而祠堂也成为老一辈顺德人记忆中的“乡愁”。为了纪念这些消失了的古祠堂,何均统决定用自己木工手艺让它们“活过来”。
蓬莱书院院长周志锋看到“社洲苏公祠”和“燕翼楼”的微缩模型后,便说服何均统长期把作品放入蓬莱书院,并开辟专门的空间作为展区。三年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文保工作人员在蓬莱书院感受“祠堂里的祠堂”的魅力,想象碧江祠堂古建筑群的壮阔、顺德祠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