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进时光深处,看顺德老建筑“蝶变新生”

容桂容新社区内,由三层旧民房改造而成的新式茶馆“边BAN”成为年轻人的聚脚点。
改造前的义方院子。/受访者供图
改造后的义方院子成为了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乐从镇大墩村内,设计师将原本被荒弃的旧宅改造成错落别致的艺术空间。
改造后的杏坛桑麻红房子成为水乡文旅空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邓海霞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冠洪(除署名外)

  

  粉墙黛瓦、青砖飞檐,古祠堂、旧蚕房、老宅子……数百年时光孕育下,顺德大地散落着不少古建筑。这些满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绵绵乡愁的老旧建筑,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正逐渐“苏醒”,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0月18日,顺德举行第四场媒政互动活动,媒体代表、职能部门代表和顺德区古建筑保育协会的专家代表深入容桂、杏坛、勒流、乐从四个镇街,走访参观边BAN咖啡厅、杏坛桑麻·红房子水岸生活空间等老旧建筑活化利用的典型,力求寻找一条兼顾古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城市的温度和文化感知。

  

  从欣赏和对话的角度,实现新与旧平衡

  

  金秋十月,漫步绿树成荫的容桂容新社区体育路,随意走进一条旧街巷,再往深处移步,一家隐藏于旧民房当中的茶饮店便映入眼帘。时间尚早,店铺已开门营业,慵懒小调徜徉流淌,客人陆续而来,与三五知己品茗畅叙,缓解生活压力。

  这是一处由三层旧民房改造的新式茶馆,由三位95后顺德年轻人改造而成,店铺取名“边BAN”,在顺德话中有“哪里”之意,于是,“去BAN饮茶”既是问句也是答句,主理团队的幽默创意和小心思不言而喻。“这里的灯光角度都是经过设计的,保证每个位置都能‘出片’。”作为主理人之一,刘静宜是一名室内设计师,负责店铺的运营和设计,也见证了破旧民房焕然一新的全过程。

  刘静宜回忆,与老旧民宅的相遇纯属偶然,“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在附近寻一处员工宿舍,无意中发现了这间老民宅,并被屋内极具设计感的一把木梯扶手所吸引,当下就决定租下来。”于是,这间户型方正、空间感十足、物件保存完好的岭南特色老民宅,在3个年轻人的创意设计和巧手搭建下,仅用时20天就摇身一变成为一间融合岭南风格与美式设计的新式茶馆。

  “原建筑的采光并不好,天花板也是烂的。”刘静宜和团队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并不改变建筑的整体框架,划分了前厅、用餐区、吧台等功能分区,同时保留了年代感十足的绿色木窗、老旧瓷砖、小格子地板砖等元素,并使用整墙的原木板做搭配。店内的软装布置,多是淘来的复古物件,这里的凳子甚至比刘静宜还要年长。而吧台以及桌子台面的黄色木纹板,则是刘静宜和团队四处奔波,最终在一家老店搜寻而来的“宝物”,都有着50多年历史。

  与传统的茶馆不同,“边BAN”的受众更多是年轻人,因此在出品上以创新特调茶饮和特色菜为主,并不局限于一般的咖啡和茶,而是追求时令性的食材用料。例如,店内主推的康普茶,便是一款源于中国而兴盛于英国的发酵茶,而黑芝麻布丁则是一款巧妙展现顺德特色和中式风格的甜品。

  目前,老民宅的一楼和二楼已完成活化改造,约100多平方米。自7月开始营业以来,“边BAN”吸引了顺德以及周边城市的人慕名前来打卡,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更是一位难求,排起长龙,为社区增添了不少人气。“附近都是老旧建筑活化的点,集群成势带来的人流,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刘静宜说。

  在刘静宜看来,活化老建筑,并不是抢救一座老房子,而是站在欣赏和对话的角度,与历史和传统共舞。“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这间老房子的新活力。”她透露,目前正着手活化三楼空间,计划与当地一家知名咖啡厅合作开店,预计2024年春节营业。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乡村,留在乡村

  

  与刘静宜一样,黄伟亮也是一名95后,也同样将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融入老旧建筑活化事业中。

  位于勒流江义村的义方院子是黄伟亮和团队打造的一件称心“作品”。每天,来这里消遣闲暇时光的村民,或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或是手捧一本书仔细阅读,或是点上一杯饮品细细品尝,聊家常、谈艺术、读书分享……这里,是每一个迈进门槛的人的心灵栖息之所。

  义方院子由老信用社、旧粮仓、老祠堂改造而成。“因为历史久远,建筑比较破烂,给我们的改造带来了许多阻力,单单为了解决墙体渗水问题,我们就粉刷了7遍。”黄伟亮表示,整个改造始终贯穿“修旧如旧”的理念,尽可能地保留老建筑的格局与风格,将江义村的“山色水韵”与传统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走进义方院子,随处可见刻满历史痕迹的元素,如地板、墙面、门窗、房梁等,皆是原建筑自带的部分。而购置的也是百年青砖、百年木柜等复古物件,让建筑的整体风格统一协调。进门左侧,摆放着一些由江义村村史馆提供的老旧物件,如老式收音机、留音机等。在这里,目之所及是自然、雅致的景观布置,也划分了时下年轻人喜欢的露营、围炉煮茶的空间布局,再往里走会看到一个美食直播场景,也被称为“深夜食堂”。

  黄伟亮介绍,在运营中,团队着重建设美食直播平台,打造美食直播场景,通过江义本土美食资源作为背景,为顺德饮食、本土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的向外宣传提供服务。同时为市民群众提供阅读分享、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提供高质量配套服务和活动策划,并为咖啡、茶艺爱好者提供分享交流场地,“希望将活化后的古旧建筑打造成为江义村文化活动之地、文明传播之所”。

  而今,义方院子已成为江义村“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也成为游客前来打卡的热门地。因为不俗的出品和宜人的环境,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义方院子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宠,迎来如织人流,带火了村子,活了经济。“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份恬静,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解放出来。”黄伟亮表示。

  黄伟亮说,目前项目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耕项目建设,推出更多有意思的产品和活动,希望将义方院子打造成为传承顺德传统文化的又一阵地。同时,将把更多古建活化的经验复制到更多村居,助力打造更多不同风格的文化空间阵地。

  古建的“苏醒”,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乡村,留在乡村。“在以前,每逢周末,村里的年轻人总会往外跑,在繁华闹市里娱乐消遣。现在,义方院子成为了他们停下脚步、回望村子的地方。”黄伟亮说。

  

  古建保持原汁原味,更能留住乡愁

  

  在杏坛镇桑麻村北街,桑麻红房子是一处十分惹眼的建筑:红砖砌成的墙面穿越百年风雨,石梁瓦片从悠远的岁月中走来,与门前院后茂盛生长的青草绿树展开一场时空的对话,交相辉映,成不朽美学。

  桑麻红房子,最早的前身是清代的祠堂,后推倒重建成红砖蚕房,而后废弃。2021年,桑麻村引进专业团队对该建筑进行活化改造,以“设计改变乡村、艺术修复乡村、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为思路,采用“1位建筑师+1座院落+N种业态”的操作模式,将废弃的蚕房改造成桑麻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中心点,串联起全村旅游资源,从而打造具有顺德特色的水乡旅居新业态。

  项目运营公司、口岸文旅乡村文旅板块负责人冯家耀介绍,桑麻红房子的改造始终秉持在保留中创新的原则,尽可能实现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平衡。在不改变原本结构的基础上,团队耗资170万元对房子进行加固和修缮,同时将桑麻村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旅居理念融入新国风设计,从而呈现古今相融的典雅建筑风格。

  昔日重门深锁的古老建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水乡文旅空间。“桑麻红房子主打多元文化的理念,与村里的黑毛节瓜种植产业相结合,同时深挖本地历史文化,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冯家耀介绍,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主题活动,如书法展等,不久后将举办主题为《顺德人在海外》的故事展,邀请他们来到桑麻红房子讲述漂洋过海的经历。

  桑麻红房子还是一个知识传播阵地,例如,定期邀请省级农业专家向村民开展黑毛节瓜种植方面的技能培训。此外,运营团队还不断挖掘桑麻村旅游文化资源,以桑麻红房子为功能空间,推出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和旅游产品。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前来体验种植节瓜、搭建瓜棚、撑船采摘黑毛节瓜等。

  每到周末,桑麻红房子总会迎来一批想尝试桨板运动的年轻游客,他们手执一页板子、一根桨,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间奋力划桨、惬意荡漾。“围绕水岸生活空间,我们目前承接了1000人的浆板活动。”冯家耀说,依靠这项新兴运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村子里,了解这里的文化。此外,桑麻红房子还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我们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达成文化交流合作,定期邀请顺德学生来这里体验苗族文化,同时在剑河县也会设置顺德文化传播阵地,进行两地联动”。

  活化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顺德持续以政府引导民间资金参与的模式开展老旧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出台了《顺德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岭南广府文脉传承试点工作方案》,探索良性循环机制,成立了区老旧建筑活化建设文旅空间工作领导小组,以专业力量形成合力,为老旧建筑活化建设文旅空间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为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作出顺德的贡献。

  越来越多的力量涌入这项事业中,越来越多的乡愁被勾起。

  乐从镇大墩村,室内设计师阿志从繁华都市来到静谧乡村,将原本的荒弃旧宅改造成错落别致的艺术空间,让建筑的生命流淌在每一片陈旧砖瓦上;在勒流江义村,梁建民将闲置的谭西会堂活化为一间集餐饮、古建筑宣传、艺术文创器物等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典美学馆……带着情怀的人们,涌入顺德的大街小巷、村头巷尾,赋予古旧建筑新的生命和活力。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今日顺德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影像
   第A06版:镇街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教育周刊
走进时光深处,看顺德老建筑“蝶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