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珠江商报记者张泰银
3月15日下午,在大良街道德和社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的共享厨房里格外热闹,十来位长者围坐一圈学做蛋挞。
作为顺德区首个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的托老所,德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重要的养老、为老服务阵地。投入运营半年来,德和社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阵地,探索“积极老龄化”多元养老为老助老模式,努力为辖区居民长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生活有滋有味,感觉很好”
3月15日10时30分许,养老服务中心的舞蹈班刚下课,大家陆续收拾东西回家。68岁的郎里达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留在了舞蹈室,稍作休息后,她打开音乐,练习刚学的舞蹈。
11时25分左右,郎里达收拾东西,刷卡取饭回家。“中午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孩子不回来,我打包带回家吃。”郎里达说,过去要自己买菜做饭,费时费力,“现在打包回去很方便,饭菜分量足,性价比也高,大家很满意”。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有食堂,长者们可以选择在食堂吃,也可以打包带回家。食堂内,几张餐桌收拾得干净整洁,可容纳20多人同时就餐;食堂墙上,温馨地贴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文明就餐、珍惜粮食等宣传知识。而在中心大厅显著位置,可以看到长者饭堂的一周菜谱。
“目前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位长者选择在中心吃午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工作人员表示,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或中午不回家,“吃”是最普遍的“刚需”,长者只要提前报餐,就能免去自己动手做饭的麻烦。
吃得顺心,中心的活动也让长者开心。
“中心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葫芦丝班、舞蹈班、走秀等等,好多活动我都参加了,只要能安排好家务事,我几乎每天都来。”郎里达笑着说,有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生活感觉很充实,社区老人的幸福指数在提高,“在这里,认识了一些朋友,又学了一些技能,也锻炼了身体,心情特别好。晚上我也在小区教大家跳舞,发挥自己的价值,生活有滋有味,感觉很好”。
探索“积极老龄化”运营模式
75岁的王奋勇,是德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忠实“粉丝”。周一至周五,每天9时前,送了孙子到幼儿园后,他就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参加活动,或聊聊天,或只是坐坐、看看。
“中心启用没多久,有一天我散步走到这里,觉得挺不错,后面只要有空就来这里。最近还参加了八段锦公益课程。”王奋勇是外省人,由于儿子在顺德工作,两年前他才来到顺德带孙子,“自从有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好地方,我认识了不少朋友,特别是有两个好朋友,收获很大”。
运营以来,中心大力探索“积极老龄化”运营模式:一是引入凤岭敬老学堂、公益课堂等教学资源,开展“家门口”助老益老教学;二是依托服务中心开展多元活动,满足长者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初老志愿队伍,服务老弱群体,增加社会参与度;四是常态化开展康复保健服务,保障长者健康;五是开办长者饭堂,提供暖心服务。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中心已常态化开展葫芦丝、舞蹈等公益课程,提供免费基础康养服务30余次,组织宣传、讲座、义诊、观影、康复理疗等活动超过75场次,场室借用超过180场次,服务超1800人次的社区居民长者。
引入各方资源激发长者活力
今年,德和社区计划与顺德区老年干部大学深度合作,以德和作为社区合作模式新试点,为社区老年干部教育普及提供可复制经验。其中,重点包括党建结对、教育支持和志愿服务三大板块。
在党建结对方面,拟推动社区组建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并与区老年干部大学学员临时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共同推动社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在教育支持方面,拟在德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区老年干部大学红耆德和教学点,开展恒常公益课程以及特色课程教学;在志愿服务方面,组织区桑榆红党群先锋队、老干部“红耆”志愿服务队、社区长者志愿者等力量,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我们有不少离退休干部活跃在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德和社区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社区将活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不褪色的积极力量,计划组建社区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发挥“红耆飘飘”的带动作用,并做好离退休干部居民联系工作,积极培育居民骨干力量。
近期,德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计划增设阅览室,喜欢看书的王奋勇将这事记在了心里。“平时我也经常到图书馆,以后中心有阅览室,来这里想看书可以看书,想活动可以参加活动,多惬意!”说起这事,王奋勇满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