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德区中心血站又上演了一出抢救患者的“生死时速”,过程虽然惊险万分,但经过血站和医院的努力,手术台上原本命悬一线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火速应战
争分夺秒找出配血不合“元凶”
事发当晚10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冬夜的宁静,顺德区中心血站检验科接到某医院血库的求助:一名老年患者由于突发病情在手术台上急需输血,但医院血库在配血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医院血库内的多袋血液均无法与患者血液相合,且患者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已陷入昏迷状态,急需血站检验科协助交叉配血,参与抢救患者。
集合“老年”“手术台上”“交叉配血不合”“血色素进行性下降”“昏迷”等如此多的危险因素于一身,这名患者的情况异常危急,可谓是“命悬一线”。血站检验科接报后,一边安排医院立即送检标本,一边安排技术骨干到岗待命,尽力为手术台上的患者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间。
血站检验科技术骨干接报后10分钟内火速到岗,在等待患者血样到达前的空隙时间,一边抓紧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试剂,一边加强与医院血库的沟通联系,了解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实验情况,初步预判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迅速建立实验思路,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根据医院血库提供的信息,血站检验科初步判定是患者的Rh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但是具体是何种不规则抗体,必须通过检测患者血样才能确定,进而找到相合的血液,解决患者用血难题。
彼时万事俱备,只欠“标本”了。晚上11时许,患者血样终于送达血站检验科。检验科技术骨干随即根据预判的实验思路进行抗体鉴定试验,果不其然,谜底终于揭开——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正是患者Rh血型系统中的抗e抗体。
连夜作战
在624支标本中筛出5支救命血
但是,找到“元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帮助患者找到相合的血液,顺利通过交叉配血?答案既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因为已经找到“元凶”,只需要筛选e抗原阴性的献血者血液与患者交叉配血即可相合;困难是因为根据既往的检测经验,e抗原阴性血液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算太高,在血液库存偏低的情况下,要找到相合的血液就更难了。况且,患者由于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输注血液需求量较大,矛盾就更加凸显了。
“关关难过关关过”,检验科工作人员随即清点献血者标本库,在624支标本中挑拣出所有B型(患者ABO血型为B型)标本,合计126支,然后使用高效率的仪器加样微板法进行血液筛选初选,初选出e抗原阴性标本后,再进行试管法确认复选。
经过两轮紧张的实验,最终找到5袋合计8.5单位血液符合要求,并且和患者交叉配血相合。也就是说,在这批126支B型的标本中,仅有5支与患者相合,概率仅为3.97%。
在次日凌晨2时左右,血站工作人员终于为患者找到救命血液,并且将血液迅速发往医院。至此,该名患者的用血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令人欣慰的是,血站随后收到医院反馈,患者及时输上救命血,病情已转危为安,情况较为稳定。
据了解,顺德区中心血站检验科已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信息库”,可以实施定向招募、精准预约与输注。但是,在患者急需用血的危急情况下,无法通过定向招募获取相合血液,血站检验科仍然有一套较完善的紧急机制,工作人员随时为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待命,为顺德市民的用血安全保驾护航。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小镛 通讯员梁丽雯